兵淮南,攻虎头关寨,拔之,进围黄州”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阴山关曾为黄州白沙、大活、穆陵、阴山四关之一(另还有两关,黄土关与大城关)。
《光山县志》载—— “虎头关,在沙窝保,左罗汉崖,右羊毛山。高峰嵂。中一涧,东有跑马岭、虎头山,西有破山口。两岸山势陡峭,奇峰突兀,怪石险叠,林木葱茏。石磴崎嵚,最为险厄”。清乾隆《光山县志》也有类似记载。
据陈习刚着《唐代阴山关考》一文阐述——唐代黄州麻城县阴山关乃魏晋南北朝时的阴山戍,为军事战略要地,大约北魏景明四年(503)至孝昌三年(527)间改戍设关。 阴山关为出入江淮两大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咽喉,具有极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,因夹白露河(淠水)而设,南源于云白山(古时称垂山)与小界岭,北注入淮。 因白云山北偏东下延山脉(龙王尖)至淠水,古时称垂山之阴,而阴山戍、关由此形成而得名。关北为弋阳(光山),关南为黄州,关东为殷城(宋朝改名商城)
而现在的沙窝镇属地应为黄州辖地。而熊河为光山沙窝堡辖地。随着社会的繁荣,为加强江淮平原与楚地贸易与交通的控制,唐时设虎头关隘,设巡检司,增辖太平驿(民间传说曾设于土门关驿站)。属沙窝堡,而熊河正处汉潢古道的行人与商队通行的必经之地。 据此踹测,在唐以前,由阴山关沿汪河龙王尖至熊河土门关至周河木陵关为豫楚客商通道。明史亦记载阴山关南为麻城县属地,《麻城县志》也曾记载虎头关于麻城东北七十里。
《雄关古寨》载—— 一说在沙窝内三华里处,东有跑马岭、虎头山,西有破山口。两岸山势陡峭,奇峰突兀,怪石险叠,林木葱茏,中间一条小河叫清水沟,106国道穿沟而过,国道左依高山,右依深涧。另说,虎头关在沙窝镇罗汉村南的两山坳口处,东为羊毛山的延伸山体老虎山,西为罗汉崖。清水沟的虎头山、罗汉的老虎山分别是两处虎头关地名的佐证之一。 由于历史久远,史料不全,野外考古无田野物证,文字记录不详,民间传说和口述历史莫衷一是,为了尊重事实,不敢也不能妄下结论,所以关于两处虎头关之说,只好同时写出。也许,在不同的时期两处都曾经设置过关卡,并都称之为虎头关。综上所述,虎头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